关于精神障碍复发问题,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哪些?
来源: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
“复发”是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群体中比较忌讳的字眼,和其他躯体性疾病不同,精神障碍疾病的治疗是一段非常漫长的过程。一旦病情复发,患者又需要再一次面临精神障碍疾病的折磨,甚至给家庭再度带来沉重的负担。所以,预防精神障碍疾病复发,对患者及家庭都显得尤为重要。
”
在医院里常常能见到“二进宫”“三进宫”的患者,因为精神障碍疾病的诱发因素很多,所以会出现病情多次复发的情况,每次疾病的复发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,也给以后的“治愈”带来很多困难,这些都是让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和家属十分苦恼的事情,那么精神障碍疾病治好后为什么又会复发呢?
1、周围环境的变化
有的患者出院之后生活作息不规律,导致睡眠形态紊乱;
有的患者因为交际饮酒,导致药效下降;
还有的患者因为过度兴奋,为所欲为,肆意挥霍,助长了夸大妄想的症状。
这些都容易导致精神障碍的再次出现。
当患者面对工作、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会让患者难以招架,于是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,产生自卑心理,出现抑郁情绪, 导致疾病反复发作。
2、自知力不足和家属监管不到位
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需要监护人严格监管,尤其是一些儿童和青少年患者。因为每名患者的自知力不同,精神障碍需要规律的作息和长期服药才能持久控制,有些患者没有服药依从性,生活自理能力很差,若没有家属的长期陪伴与提醒,很容易忘记服药,生活上也会回到从前的状态,疾病复发就成为必然的事情。
3、患者治疗依从度不足
抗精神病药有一些副作用,例如头晕,流口水,口渴,便秘等,还有的有镇静催眠作用。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,例如工作和学习时间会感到疲倦,发困,浑身无力,头晕等。为了避免这些不良症状,经常会有患者擅自停掉或减掉一些药,精神症状渐渐出现,导致疾病复发。
还有一些患者对精神障碍疾病的认知不对,总觉得吃了一段时间药症状控制住了,自己已经完全康复了,就无需再服药了。这种想法是错的,在医院治疗期间的指的是“临床痊愈”,离完全好有很长的距离,就如同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出院也需要持续服降压药和降糖药一样。
患者的症状复发或变化的早期会有一些表现,这时就应该引起注意,提高警惕:
1、患者变得比平时烦躁、焦虑、好发脾气。
2、患者述说头昏、头痛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减退、工作效率下降。
3、睡眠习惯改变:入睡困难,早醒或失眠等。
4、精神容易紧张、不安,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即将发生。
5、患者变得孤僻,不愿与家人或朋友来往,常独处一室。敏感多疑或重提过去病中说过的事情。
6、偶尔表现自语、自笑或出现短暂的幻觉。
7、不承认有病,不愿坚持门诊随访和服药。
如何防止精神障碍的复发?
1、严格遵医嘱服药
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会对康复期患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出院指导,告诫大家精神障碍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,要严格的按照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,即便是减药、停药也要咨询医生后再执行。
2、保持良好的作息、饮食
出院之后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饮食,不能喝酒,良好的睡眠不但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有好处,还可以防止疾病的复发。
3、多和家人、医生沟通
面对重大生活事件自己难以应对时要多和家人和医生沟通,适当的排解负面情绪,同时学会怎样去应对。
4、给予适当的监督和督促
对于自知力较差的患者,家属应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和服药情况,必要时给予监督和督促,确保患者出院后治疗的持续进行,这样不仅可以预防疾病的复发,还能节约治疗成本。